2025年4月19日下午14点,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学院孙晓明教授受我组邀请在能源学院M1-1号会议室进行学术报告,题目为《氢能制备与应用中的相界面工程》。
孙教授首先以电解水为例研究析气电极,介绍了气体成核-生长-脱附的动力学模型,其团队制备的超疏气纳米阵列电极,可以降低电极界面处的气泡屏蔽效应,实现电流增速60%,通过阴离子界面调控、气泡调控加电解液工程得到具有高活性、抗腐蚀、抗波动的超疏气纳米阵列阴极,实现兆瓦级器件应用。随后孙教授对超亲气电极进行了介绍,根据对疏气电极和亲气电极的研究讨论了气泡消耗反应催化层三相界面的演变,提出气固界面可以发生电催化,不依赖于三相界面。同时,孙教授介绍了其团队开发的气泡消耗泵浦计时电流法(BPCC),通过调变过电位、氧气气泡浓度和GDE浸润性证实该方法的正确性,新方法可用于评价气体扩散电极的性能、HOR性能以及三维一体化电极的研究,该方法利用浸润特性可以实现快速无损的孔隙率测量,同时对大面积多位点的扩散系数和活性位点密度的测量,能够快速评价产品的均匀性。
孙教授对于耗气电极相界面工程的研究理解对我们认识锂离子电池中的气泡问题提供了宝贵的学习经验。报告结束后,现场师生就相关研究细节与孙晓明教授展开了热烈讨论。

